發改委:縣城數量大、類型多,要合理確定不同類型縣城的發展路徑
近日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《關于推進以縣為重要載體的城市化建設的意見》,明確了以縣為重要載體的城市化建設的發展目標和具體任務。具體來說,未來如何建設縣?本意見明確規定,全國縣的功能定位應根據不同特點分為五類,確定不同的發展路徑,包括加快大城市周邊縣的發展,積極培育專業功能縣,合理發展農產品(6.010.0.08.1.35%)主產區縣城,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有序發展,引導人口流失縣城轉型發展。
國家發改委規劃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縣城數量大,類型多,發展路徑不同。尊重縣城發展規律,順應縣城人口流動變化趨勢,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、區位條件、產業基礎和功能定位,協調縣城生產、生活、生態、安全需求,合理確定不同類型縣城的發展路徑。
一是加快大城市周邊縣的發展,支持城市群和城市圈內的縣融入鄰近大城市建設,發展成為通勤方便、功能互補、產業配套的衛星縣。
二是積極培育具有資源、交通優勢的專業功能縣,發展成為先進制造、貿易流通、文化旅游等專業功能縣,支持邊境縣完善基礎設施。
三是合理發展農產品主產區縣城,為有效服務三農、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支持。
四是有序發展重點生態功能區縣,為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、建設生態安全屏障提供支持。
第五,引導人口流失縣的轉型發展,促進人口和公共服務資源的適度集中,加強民生保障和援助。同時,縣建設應嚴格遵守耕地和**基本農田、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發展邊界,防范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。
此外,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,產業是縣建設和發展的基礎,產業有就業崗位,人口集聚。工業配套設施可供許多企業共享,直接影響因素是否流入和企業成本。許多縣的工業平臺功能薄弱,配套設施不完善,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,抵消了縣勞動力和土地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。促進縣產業配套設施的質量和效率,鞏固縣產業基礎,促進當地就業和附近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,促進縣經濟的高質量發展。
一是增強產業支撐能力,突出特色,錯位發展,重點發展比較優勢明顯、農業農村能力強、就業能力大的產業,培育當地產業,承擔外部產業轉移。
二是完善產業平臺功能,根據需要配置公共配套設施,引導縣域產業集中發展。
三是完善貿易流通網絡,發展物流中心和專業市場,建設工農產品配送中轉地。
四是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居民消費升級需求,完善消費基礎設施,改善縣消費環境。
五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,提高農民工特別是困難農民工的技能素質和穩定就業能力。